身上。
付老夫人性子真的软,就这样听着闺女折腾,拦了两次话头,拦不住就不在开口了。
只是歉意的看了看姜常喜,当真是为难这为和气,没脾气的老母亲了。
姜常喜对这位付家姑太太的话避而不谈,同老夫人说道:“说起来,我家夫君也是听闻付大人说过,老夫人喜欢吃素斋,所以特意在广济寺定了素斋,想要邀请老夫人同行,尝尝京城寺庙的素斋。”付老夫人听闻这话,很是有几分向往:“可是让周夫人费心了。”主要是儿子的至交好友,为了她老人家费心思了。
姜常喜同付老夫人套近乎:“夫君同周大人相交,您这般称呼,可是不敢当。”想要拐人,就得先套近乎。
下功夫。付老夫人当真是随和的很,跟着就说了:“那,能托大称呼侄媳妇吗。”这个也太亲近了,知道老夫人热情就够了,姜常喜欣然点头:“那是自然。”然后付老夫人就为难的就拒绝了:“让侄媳妇费心了,素斋我是很喜欢的,只是怕没有机会了,我这姑娘惦记着早点回去,东西都整理的差不多了,还有些许杂事,这几日就要回去了。”姜常喜:“您老是有福气的,身边有三娘子这样能干的女儿帮衬,您呀就放宽心,把这些事情交给三娘子,您来一趟京城不容易,还是去走走,尝尝这素斋,也是付大人的一番心意。”人家把付三娘子捧了一句,然后就是再次把付三娘子坑了,我没请你,说的明明白白的。
付三娘子就不知道,为何就把她排除在外了:“周夫人怕是不知道,我娘怕生。”意思不跟你去呗。
姜常喜谁呀,这点段位,人家就没看在眼里,都没搭理付三娘子,对着付老夫人:“老夫人难道拿我当外人?”付老夫人对待儿子的同僚家眷,自然不会生硬:“那是不能,你可是侄媳妇。”你看,几句话的功夫,这不是就有了最最亲密的关系。
只要不同姜常喜说银钱的事情,只要不同姜常喜深交,其实她还是能拿捏的。
姜常喜这个利索呀,打蛇随棍上,亲亲密密的招呼一声:“伯母,咱们走吧。”付老夫人心说这就伯母了?
不过这人面子软,就这么含糊的应下了。不好不给人面子,所以跟着姜常喜走了。
得,你看付老夫人就这么被拐走的。付三娘子眼看着亲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同人走了,愣是没能反驳,还没能把人留在府里。
等人走没影了,付三娘子才气哼哼的对着管家发脾气:“这京城的夫人都是这么没有眼色的吗?”老管家自然是一声不敢吭的。
不过若是姜常喜听到这话,肯定要谦虚一句,她真的代表不了京城的夫人们。
府上的婆子忙着帮着老夫人,同姜三娘子准备出行的事情,过来请问付三娘子的时候。
付三娘子的气压都要压不住了,准备什么,人都找不到了。她要自己一个人回乡吗?
管家看着姑太太心情不好,只能按着自家大人的吩咐,该怎准备就怎么准备。
不准备看这样是不行的。毕竟自家大人私下交代过了。一路上姜常喜先让帮着付老夫人引荐了大利姑娘,倒不是为了别的,而是为了大利陪着老夫人在广济寺的时候,能够熟悉一些。
所以说探花郎的心眼那是真的多,一套接着一套的,先坑了他三姐,现在又在套路他亲娘。
为亲事坐铺垫。姜常喜那是在周澜的点拨下看明白了,可惜探花郎肯定没有算到,大利姑娘不心仪他。
大利说话直接,性格爽快,倒是让性子柔弱没什么主见的付老夫人言谈之间方便许多。
姜常喜也是没想到,大利竟然同付老夫人这般说的来。一见如故不过如此。
超水平发挥
不对,是大利说什么,付老夫人都那般捧场。姜常喜都怀疑,探花郎是不是同付老夫人说了什么。
不过观察了一阵,姜常喜就否定了这个想法,付老夫人完全是没有主见,没见过大利姑娘这般很有主见,强势的女郎,所以当真是说什么都捧场。
姜常喜对于这个发展,愣是把自己弄的不知所措了,感觉要失控。广济寺那边,人家姜常喜有点牌面,方丈大师亲自接待的,弄得付老夫人相当的虔诚,对着老方丈可信服了。
等人家老方丈建议在这边做两天法事,都没用姜常喜废话,付老夫人就留下了。
顺利超乎姜常喜的想象。原来老方丈如此又号召力。难怪他们作坊的买卖,素斋的买卖做到那么好。
顺便也知道,自家在京城扎根这么顺利,小食肆能安稳,都少不了沾了广济寺的光。
难怪上次的合作,人家老方丈愣是架过去一成利润。当然了人家姜常喜的认识,绝对不仅仅如此,人家看的更远,更透彻,姜常喜就觉得回头就得同自家女眷,孩子们说一说,不能轻信他人的问题。
你说说,付老夫人这行为这多危险呀,同自己才多深的交情,认识还没到一天呢,随便带着人过来,认识个师傅,就信奉成这样,家都可以不回了。
这要是碰到个坏人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