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在短短两天时间,招募乡勇三百多人,准备配合上百名县卒和数十名常平新兵死守元氏城。
&esp;&esp;“勇士们,安禄山这杂种罔顾圣恩,胆敢谋逆,我等绝对不能让他们轻易过去。”
&esp;&esp;“我已经得到消息,叛军从范阳南下,一路烧杀抢掠,他们多是没有教化的胡人,无恶不作。元氏城如果被破,我们的妻女和钱粮无法保住!”
&esp;&esp;“誓死一战吧!”
&esp;&esp;陈礼在北城门看着远处的滚滚烟尘,向麾下誓师。
&esp;&esp;以数百人抵挡叛军,这如同以卵击石。
&esp;&esp;但陈礼不惧怕,他食大唐俸禄,身为一地父母官,当为大唐而死。
&esp;&esp;哪怕拖住一天时间,也能为其他郡县争取时间,给朝廷调兵遣将的机会。
&esp;&esp;“我等为明府效死命!”
&esp;&esp;乡勇们拿着长矛大喝回应,他们都是为自己的家人而战。
&esp;&esp;从某种方面讲,他们都非常不幸。
&esp;&esp;安禄山只会进攻沿途的郡县,以保证粮道畅通。
&esp;&esp;河北那么大,其他十几个郡,还没有时间去攻击。
&esp;&esp;安禄山的战略目标是先拿两京,然后再征服四方,一统天下。
&esp;&esp;殊不知此时陈礼扶着女墙的手是颤抖的,身为文官,他从未经历过战争。
&esp;&esp;“轰隆隆!”
&esp;&esp;伴随着马蹄声,数千靺鞨骑兵和平卢劲卒在孙孝哲的率领下,来到元氏城下。
&esp;&esp;孙孝哲本人骑着一匹黑色骏马,锦鞯金鞍,看起来无比华贵。
&esp;&esp;而孙孝哲本人也神气十足,用藐视的眼神看着元氏城。
&esp;&esp;孙孝哲比安禄山的义子,更受安禄山宠信。
&esp;&esp;因为他的母亲由于颇有姿色,和安禄有一腿。
&esp;&esp;孙孝哲也很上道的表示自己对安禄山的“孝顺”,再加上契丹人的身份,他自然而然被安禄山倚重。
&esp;&esp;“我等奉旨讨逆,城上的县令还不开城投降,想抗旨吗?”
&esp;&esp;孙孝哲跃马上前,向陈礼喊道。
&esp;&esp;“谁是逆贼,你们心里清楚。大唐神器岂是你们能撼动的!”
&esp;&esp;陈礼反讽一声,然后吩咐左右:“用箭射他。”
&esp;&esp;“咻咻咻……”
&esp;&esp;小县没有神箭手,哪怕五十步外,也无法命中孙孝哲。
&esp;&esp;“哼!冥顽不灵!”
&esp;&esp;害怕被箭矢射中的孙孝哲在亲卫盾牌的掩护下,调马离开。他冷哼一声,下达军令:“准备组合攻城器械,进攻元氏!”
&esp;&esp;“启禀将军,末将愿领兵进攻元氏城。日中之前若不能破城,提头来见。”
&esp;&esp;一名叫做申子贡的叛军将领主动请缨。
&esp;&esp;他眼中满是狂热,他率部攻下,必然最先享受。
&esp;&esp;“破元氏城,申将军所部率先入城!本将再派遣五百渤海勇士助你。”
&esp;&esp;孙孝哲同意申子贡的请命。
&esp;&esp;但他为速得城池,又调一些渤海士兵。
&esp;&esp;靺鞨是渤海国的重要组成部分,只拥有十几万人口的渤海国,这一次足足派遣七千靺鞨骑兵助阵安禄山。
&esp;&esp;生长在白山黑水之间的靺鞨,是天生的勇士,个个骁勇善战。
&esp;&esp;城上的乡勇士卒,将雷石滚木准备好后,数十柄弓箭就绪,持长矛严阵以待。
&esp;&esp;他们的眼中都写满紧张的神色。
&esp;&esp;毕竟面对的是百战精兵。
&esp;&esp;而城下的叛军磨刀霍霍,他们从战马上取下工具,仅仅用半个时辰,就组装成云梯、攻城车和登城梯。
&esp;&esp;“儿郎们,元氏令是奸贼杨国忠的手下,冲上城池将他杀死,城池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!”
&esp;&esp;“进攻!”
&esp;&esp;申子贡举起马刀,道出一个冠冕堂皇理由,又自相矛盾地向士卒许诺破城后任意掳掠。
&esp;&esp;最后一声令下,胡汉士卒眼中只有疯狂,他们抬着登城梯,披铁甲而上。
&es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