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。
&esp;&esp;看朝野的态度,李隆基不得不承认,他的时代过去,他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。
&esp;&esp;想要刺杀李瑄更是痴心妄想。
&esp;&esp;已经窃取皇位的李瑄,即便暴毙。文武百官也会扶持李瑄的儿子继位。
&esp;&esp;“朕之生父宋王,抚育朕长大,教导朕习文练武,谆谆教诲,对朕的恩情,如终南大山之厚重,如沧溟大海之深广。春秋几逝,时光易老,朕无时无刻,不想着秉持孝道。宋王的品性如含霜履雪,渊渟岳峙,朝野人尽皆知,今朕加大位,封宋王为慈德仁孝太上皇帝,望诸卿待之如朕。”
&esp;&esp;相比于封李隆基,封李适之的时候,李瑄言语动情,这是真孝顺。
&esp;&esp;慈德仁孝,这尊号适配李适之。
&esp;&esp;此言一出,朝臣皆惊。
&esp;&esp;没想到陛下连封两位太上皇。
&esp;&esp;但太上皇加尊号,只是陛下孝感天地,没有权力。
&esp;&esp;李适之曾为宰相,含辛茹苦将李瑄抚养长大。
&esp;&esp;李瑄又靠李适之的门荫入仕,直接为五品将领。
&esp;&esp;当李瑄军功渐重时,李适之又以壮年之龄辞去宰相之位,为自己的儿子让路。
&esp;&esp;现李瑄登基称帝,不提高李适之的身份,也会显得不合适。
&esp;&esp;“拜见太上皇!”
&esp;&esp;李岘带头向李适之拱手拜见后,文武大臣硬着头皮去拜见李适之。
&esp;&esp;慈德仁孝太上皇帝。
&esp;&esp;百官也渐渐接受这个事实。
&esp;&esp;以后李瑄和李适之的父子关系,绝对是历史上“父慈子孝”的第一流。
&esp;&esp;“平身!”
&esp;&esp;当李适之开口让文武大臣平身后,李隆基才反应过来。
&esp;&esp;李适之何德何能,敢与他平起平坐?
&esp;&esp;李瑄真会搞事情,等他升天就这么难吗?
&esp;&esp;虽然现在太上皇没有丝毫权力,但与分享,还是很别扭。特别是与李适之。
&esp;&esp;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。
&esp;&esp;现在李适之是李隆基最恨的人之一,以至于李适之之前做过的事情,在他眼中都异常虚伪。
&esp;&esp;现在李隆基只想快点结束此次登基大典,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远离这对令他崩溃的父子。
&esp;&esp;他的念想很快就被李瑄满足,李瑄又勉励群臣一番后,登基大典暂且结束。
&esp;&esp;大典虽不奢华,但极为隆重。
&esp;&esp;当有一日,国富民强,他会举行一次真正的盛典,邀请天下百国的国王、酋长,在天下壮丽的建筑,万象神宫之中。
&esp;&esp;当前的大唐在李瑄眼里,只是兵强马壮,威震万邦,当不上繁华。
&esp;&esp;李瑄登基称帝的消息,将以最快的速度,传至天下郡县。
&esp;&esp;现在南下将领已经就位,正在招兵买马。
&esp;&esp;他随时可以组建剩下的九个都督府。
&esp;&esp;他知道,江南、山南、岭南等道,会因为他称帝,进行观望。
&esp;&esp;事到如今,以长安为主的关中地带,不可能因为李瑄称帝而动乱。
&esp;&esp;以洛阳为主的河南地带,是由李瑄率领兵马扫平,也不可能动乱。
&esp;&esp;更何况河南、河北已被李瑄免去两年赋税。
&esp;&esp;边疆的郡县,特别是陇右河西,是李瑄的基本盘。
&esp;&esp;安西、北庭,则以都护府的方式存在,以胡人国家、部落为主。
&esp;&esp;他们仰慕强者,天将军已经神话。
&esp;&esp;李瑄登基后只是一道安抚的诏书,他们就会派遣使者,将贵重的珍宝,进献给李瑄。
&esp;&esp;江南岭南的地方官吏,对朝廷观望,对李瑄反而是好事,只要他们不动乱,就会给李瑄充分的时间。
&esp;&esp;在李瑄称帝的第二日,追封生母为孝穆皇太后。
&esp;&esp;封李适之的续弦王氏为太后。
&esp;&esp;并拟定诏书封裴灵溪为皇后,嫡长子李奕为皇太子。
&esp;&esp;于二月十五日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