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17章(1 / 2)

&esp;&esp;不是每个官员在经手答卷的时候,都会细看她所写的内容。

&esp;&esp;但是糊名的官员一定会。

&esp;&esp;因为糊名一事上不能出错,他们会进行多次确认。

&esp;&esp;施元夕猜测,这个王学正之所以能够这么肆无忌惮,便是因为当日监考她的另外三个监考官,也被他背后的人封了口。

&esp;&esp;不管他们究竟有没有看到施元夕所写的内容,到了这个公堂上,都只会说没看到。

&esp;&esp;不是每个人都是齐学正,有所忌惮,明哲保身之事,实在正常。

&esp;&esp;王学正闻言,先是一怔,随后高声道:“你这分明就是狡辩,你那日所写的策论是我亲手封存的,题目压根就没有任何变动。”

&esp;&esp;“你想要用这等方式为自己争辩,也不问问……”

&esp;&esp;“是变动了。”他的话还没有说完,同在这堂上,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过的一位博士,突然开了口。

&esp;&esp;王学正的脸色巨变,骤然回头,不敢置信地看向了他。

&esp;&esp;那博士微顿,向前走了两步,缓声道:“下官马宇吉,所负责的,正是本次考试的糊名之事。”

&esp;&esp;马宇吉,同是本次考上来的新科进士。

&esp;&esp;不同的是,他投向的不是魏昌宏,而是周瑛。

&esp;&esp;周瑛既是想要真正走到朝前,那身边就不能只有一两个人。

&esp;&esp;朝中已有的官员不谈,想要培养自身势力,没有什么会比新科进士来得更好的了。

&esp;&esp;周瑛从名单中筛选出来了十几人,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量,最后留下来的只有几人。

&esp;&esp;其中之一,便有这马宇吉。

&esp;&esp;寒门出身,勤学上进,人品较为端正。

&esp;&esp;有影卫在身边,打探如徐京何这样的人的消息不容易,但想要查一个百姓,还是较为简单的。

&esp;&esp;但因为之前施元夕受到的关注较多,明里暗里也有不少人盯着她,她便没有跟马宇吉有什么来往。

&esp;&esp;虽没有来往,可互相的立场却是清楚的。

&esp;&esp;今日这番事情,施元夕在不确定齐学正立场的前提下,还敢这么大闹,就是因为今非昔比。

&esp;&esp;他们如今并不是无人可用的状态。

&esp;&esp;这件事情的始末,马宇吉也不是很清楚,但他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,必要时候,施元夕只要传递信号,他便一定会接上。

&esp;&esp;所以,她到底有没有更换议题并不重要。

&esp;&esp;重要的是马宇吉会怎么说。

&esp;&esp;那魏家能够以这等方式栽赃陷害她,她如何不能还以颜色。

&esp;&esp;“下官可以证明,施元夕所写的议题,并非眼前这个。”马宇吉抬手,指向了那些答卷:“且眼下所能看到的所有答卷,都跟下官当日糊名时见到的有极大出入。”

&esp;&esp;“除此以外,审阅、封存之事,都是由王学正一手操办,此事上,若有人调换了施元夕的答卷,此人必是王学正无疑。”

&esp;&esp;当下,满场哗然。

&esp;&esp;当出现第二个人为施元夕作证后,便已充分能够说明此事可疑。

&esp;&esp;更别说,这位马博士进入国子监的时间尚短,且他一直都在的是丙等院,从入国子监开始,就与施元夕没有任何的交集。

&esp;&esp;说齐学正偏向于施元夕,或许还能说得过去。

&esp;&esp;马宇吉是完全没必要这样去做的。

&esp;&esp;众目睽睽之下,又出现了第三人。

&esp;&esp;他们说话时,邱学正在一旁,将手里的那张答卷仔细看过,随后道:“这份答卷,确实不是当日施元夕所写的那份。”

&esp;&esp;邱学正抬头,目光落在了施元夕手里的策论上:“再有,笔迹议题可以模仿,人写文章的风格习惯,遣词造句却大有不同。”

&esp;&esp;“只要认真对比,必能发觉异处,此事之上,施元夕确实冤枉。”

&esp;&esp;连续三人!

&esp;&esp;这等情况下,就连刚开始言之凿凿的胡学正,亦是立不住了。

&esp;&esp;他眼眸闪烁,撇开了眼,不再多言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