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57章(2 / 3)

能暂且放下搜寻质子踪迹这件事。渊国有没有人质在他手上,都不影响他击败渊国,他不能因此就失去理智。

&esp;&esp;他却不知道,质子脱逃叫不少夏国贵族心里都生出了不太妙的预感。还没开战就输了一筹,总觉得这次的大战隐隐有些不祥之兆。

&esp;&esp;入秦后,扶苏可算能好好休息了。

&esp;&esp;秦政安排了人在函谷关里接应儿子,先带他去休整一二,再换舒适的马车继续赶路。

&esp;&esp;此刻秦政自己已经抵达了咸阳。

&esp;&esp;他是昨日抵达的,同样休整了一日,今天早晨才得到了秦王召见。秦王给他指派了一个宦官随侍,为他讲解秦王宫里的情况。

&esp;&esp;这位宦官是先秦时期实打实的官,不是夏宫中那种太监。太监是不能被任免官职的,说得好听才称一声宦官。

&esp;&esp;大秦有很多并未去势的宦官,他们中许多是罪臣出身,卖身成为了隶臣妾。只不过比起别的奴隶,他们有幸在王宫之中任职获取权力。

&esp;&esp;这些人所生的儿女也会继续在宫中任职,延续奴隶和宦臣的身份,直到大秦改制为止。

&esp;&esp;比较典型的代表是赵高。

&esp;&esp;他的母亲获罪后身体残缺不肯出去示人,干脆一直待在隐宫里任职。然后在隐宫中与人生下了赵高兄弟,兄弟二人俱是嬴姓赵氏,为赵国宗室远支。

&esp;&esp;也就是说,他们的父亲是赵国宗室,但是同样受罚后在隐宫当宦官,连累了子嗣也只能在宫内为宦。

&esp;&esp;秦王担忧儿子刚来大秦不了解情况,便指了一个识文断字懂得不少事情的宦官来给儿子当引路人。

&esp;&esp;等公子正安置好开始去学殿进学了,自然就不必他们跟随,自有臣子家中的适龄伴读入宫陪伴。

&esp;&esp;宦官一大早就来了,见公子正在洗漱更衣也不拘谨,恭恭敬敬地行礼过后,直接开始介绍宫中情况。

&esp;&esp;秦政漫不经心地听着,心里在想儿子的事情。算算日子阿苏应该已经抵达函谷关了,不知道路上可曾受伤。

&esp;&esp;“……王上乃先王遗腹子,不足一岁便继位。彼时恰逢夏国灭海,国内惶恐,有贼子便打着主少国疑的旗号,想请小宗夺位。”

&esp;&esp;秦政回神:

&esp;&esp;“是哪一支?”

&esp;&esp;宦官答了,说是先王的弟弟。不过对方自己不肯,惧怕夏国打来后自己成为亡国之君,无颜去见列祖列宗,便推拒了。

&esp;&esp;秦政:。

&esp;&esp;废物一个。

&esp;&esp;宦官又说其他成年的宗室近亲也大多如此,委婉地暗示秦政,秦氏皇族里不少人都是难担大任的。

&esp;&esp;分明是豪爽的西北汉子,结果心思比南方渊国的文弱书生还要细腻。一个两个担不起事,根本不能指望他们主持大局。

&esp;&esp;秦政问道:

&esp;&esp;“后来是怎么解决的?”

&esp;&esp;宦官答道:

&esp;&esp;“相邦与大将军商议之后,决定维持现状。王上虽然年幼,却是璞玉,还能好生教养。”

&esp;&esp;有些话宦官不能直说,只能暗示。

&esp;&esp;他暗示秦政,宗室子弟如此废物,里头其实也有几代先王故意将他们养废的缘故在。

&esp;&esp;因为再往前数尽是些全家夺位的精彩故事,大宗小宗都积极上位。君王想要改变这个局面,就有点矫枉过正,把亲戚们养得太过胸无大志了一些。

&esp;&esp;两位辅政大臣虽然头疼,但想想大秦当时的情况,觉得总比大敌当前众人还在争权夺利要强。

&esp;&esp;所以干脆一条道走到黑,努力培养新王。只要新王别夭折,然后能长成手腕强悍的君主,那大秦就还有救。

&esp;&esp;内忧外患之下,大秦空前团结。

&esp;&esp;大家都不想灭国,所以没什么人搞幺蛾子。难得的是相邦和将军都是忠臣,没有别的心思,不然王位难保。

&esp;&esp;秦政却淡淡地说:

&esp;&esp;“他们本也无法篡位。”

&esp;&esp;昔年田氏代齐,都得数代田氏臣子齐齐努力,在齐国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。然后当臣子治国时干得委实很是不错,再加上田氏原为陈国公子之后,这才有机会能够上位。

&esp;&esp;但凡少一条都白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